由于應用領域和后處理的不同,很少有個人用戶購買并使用3D打印噴蠟機進行模具打印生產。相信對于大多數閃族來說,對噴蠟機及其后處理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。本期由閃鑄科技準備了一篇蠟模后處理科普文,向大家介紹從數模到精鑄成品的短短八天里模具需要經歷的‘九九八十一’道工藝。
由噴蠟機打印的蠟模后處理過程是否和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出來的模具所要經歷的是一樣的呢?工作人員是否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來進行蠟模的加工或處理?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各種疑問,看完這篇文章就有答案了。
組蠟樹是打印完成后的蠟模需要經歷的第一步,每一件模具之間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隙和距離,確保之后有空間進行多次掛漿制殼。 (工作人員正在種蠟樹) (組樹成品)
無需多做等待,組樹完成后即可開始掛漿制殼。為了保證外殼的堅硬牢固,蠟模外層需掛上五次漿,制上五層殼,才能確保在后續(xù)的超高溫烘烤過程中保持原樣不變形。 (工作人員正在掛漿) (第一層沙殼上模)
對于整個工藝流程來說,掛漿制殼這一步驟是最費時的,每一層沙殼都需要在烘干室烘干7-8個小時才可以進行下一層的疊加,這代表著從蠟模到成品的短短八天時間里,制殼工藝占了大半的總生產時間。 (掛漿制殼后的模具正在等待烘干)
待五層沙殼完全干透以后,模具會被成批送入890℃的高溫烘箱,將沙殼包裹著的紫蠟完全融化。此時,掛完漿的五層沙殼相當于一個空心的模具,只需把銅水澆注到模具里,稍等片刻后黃銅鑄件便制成了。 (融蠟后的空心沙殼) (工作人員正在澆注銅水) (黃銅蠟樹成品)
接下來的工藝相對來說比較簡單,雖然工序較多,但若只是處理小批量模具,一天之內就能搞定:切割銅胚——去除殘留沙殼——反復打磨——拋光——上蠟。在技術人員的專業(yè)操作下,最終版的黃銅零件很快就能制作完成。 (切割銅胚) (去除多余沙殼及打磨) (反復拋光)
盡管制模后續(xù)經歷的處理過程沒有任何區(qū)別,但與傳統(tǒng)鑄造模具相比,制作3D打印蠟模具有以下優(yōu)勢: 1、節(jié)省了模具的開發(fā)和管理成本; 2、縮短了款式上市時間; 3、加工成本與訂單數量無關,適應研制和小批量快速生產。
此外,3D打印數字化運用,使得前期開發(fā)用一臺電腦就能搞定,所有的模具文件都能保存在電腦里,如需任何修改,只需改動文件數據就能獲得一個不同尺寸甚至全新款式的數模。
相信在行業(yè)內外人士持續(xù)地共同探索下,未來3D打印噴蠟機不僅能夠解決并替代特定領域的前期準備工作,還能夠輻射更多領域,優(yōu)化生產工藝流程,幫助解決行業(yè)痛點。
來源:閃鑄科技
|
你可能喜歡
T-code:3D打印下一代編程語言,G代碼的升
南方科技大學開發(fā)高性能MRC-SMP材料 推進DL
硅膠3D打印的最新進展
創(chuàng)想三維K2 Plus測評:完美進化,值得稱贊
推薦課程
神奇的3D打印
SLA3D打印工藝全套培訓課程 - 軟件篇
3D打印月球燈視頻教程 包括完整貼圖建模流
nTopology從入門到精通全流程系統(tǒng)課程